面對當前國內養殖環保問題、無抗養殖呼吁、行業招工難以及超大規模集團企業全國布局的形勢,我國生豬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機遇期。
在散養時代,消費需求是有肉吃;在規模養豬時代,消費需求是吃飽肉;在工業化養豬時代,消費需求是吃好肉;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,當前的消費需求是吃健康,產業鏈溯源保障豬肉的健康安全,生豬產業步入大數據平臺化養殖時代。
智能養豬將信息和知識作為農業生產要素,促進增長方式從依賴資源向依賴信息和知識轉變,優化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方式,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。
目前智能養豬的技術主要有五大類。一是養殖環境監測控制技術。如通過智能環控設備調控豬舍環境,同時收集數據,分析動物行為對環境舒適度的反應,建立評判綜合環境舒適度的參數模型和閾值,分析建立環境參數與飼料轉化率、生產性能等的關系。
二是生物信息獲取與行為監測技術。通過智能稱重、智能測溫等技術,對生豬生長狀態的實時監測,飼養者及時掌握生豬生長情況,及時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,提高養殖效益。
三是精準飼喂管理技術。以精準、高效、個性化定制為主要特征,根據動物營養、生長狀態、生長環境、效益目標等多種因素,形成針對不同養殖對象的飼喂配方和飼喂方案。
四是疫病防控決策技術。如何預警,降低、減少養殖經濟損失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,而利用健康巡檢機器人、防疫消毒機器人等手段可實現疫病遠程診斷,收集的數據還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及時發現問題,宏觀上也可有助于疫病防控監管。
五是遺傳育種信息化技術。研制統一計算框架的生豬種質資源大數據云平臺,融合人工智能、機器視覺等多種形態,為數據驅動和知識引導相結合的生豬育種研究提供智能服務。
智能養豬的發展目標是要建立全生命周期養殖流程,和保姆式的信息化解決方案,利用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實現生豬全生命周期的科學管理。
當前,我國智能養豬還存在硬件設施薄弱,信息自動獲取、共享程度低,個人經驗依賴度高;存在大量信息孤島,缺少信息化、數字化管理手段;數據分析、信息利用率不高等問題。
智能養豬需要圍繞環境、飼喂、疫病、行為分析、育種、廢棄物處理等核心業務,實現數據之間的互聯互通、共享共建,解決生豬養殖需求,提高動物福利。
(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)
來源:河南日報